風頭山離長崎市區其實不遠,高度也僅有 151m,不過卻算是個觀光名勝景點,而且日本旅客會比國外旅客來得多的多,全都是因為幕末風雲児 坂本龍馬 之名而來…
那時本來打算第一天就上山來這,但一出長崎駅前ターミナル(長崎車站前轉運中心)時,天空就已落下陣陣細雨…雖然出發前就有上網查看天氣預報,早已得知這天有 60% 的降雨機率。
考慮到天雨路滑,山路可能不好行走,所以就將行程靈活更改調動,後來是第三天好天氣才上風頭山的,這個更改事後證明也是對的,所以這也算自助旅行的好處之一吧!
不管是要到風頭公園或是亀山社中跡,只有兩個方式:
不管是要到風頭公園或是亀山社中跡,只有兩個方式:
一、搭路面電車或巴士到新大工町,然後從步行上山,先看亀山社中跡,再到風頭公園。
二、搭 #70 或 #50「風頭山行」(50 號另一線的『長崎女子短大行』不可以坐)的長崎巴士到「風頭山」終點站下車,單程車資 160 円。步行到風頭公園,然後是亀山社中跡。
理所當然採用了第二種方式,事實上我認為這也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因為第一種方式得一路步行上坡攻頂,而且路的坡度、階梯的高度都不低,會走死啊!那時下山時遇到一些走上來的日本遊客,臉色都不太好看…( ゚ Д゚)
如果是第二種路徑,那就只會遇到一小段的上坡,其餘幾乎都是往下坡行走。(  ̄ c ̄)y▂ξ
車子到站後,往下坡的方向一路行走,路上都有非常清楚詳細地圖可查看,迷路的機率接近零。
在風頭公園處放了個長崎市最大的「戶外」坂本龍馬銅像。
當時是向全日本募款而建,由長崎県出生的雕刻家 山崎和國 製作,於 5/21/1989 落成。銅像高為 1.6M,加上底座則約 3.2M,面向長崎港口,後方為海援隊的隊旗。
放置龍馬銅像旁還有一塊「司馬遼太郎『竜馬がゆく』文学碑」,寫著龍馬看著船隻駛入長崎港,對著小老弟* 陸奧陽之助(就是日後明治政府裡重要的外交家陸奧宗光)說:「長崎是我們的希望所在呀!」。
司馬遼太郎是日本一位極著名的歷史小說家 (1923~1996),拿下多項文學獎,寫下一本又一本叫好又叫座的小說,有數部也被改編成電視劇。其中在 1962~66 所連載的《竜馬がゆく》(台灣出的中譯為:『龍馬行』,全套 8 本,由遠流出版社代理),更是暢銷中的暢銷,成為司馬先生筆下最熱賣的一部小說。
《竜馬がゆく》在 1968 年製作成大河劇,由 北大路欣也 (1943~) 飾演龍馬。
東京電視台也以小說為藍本,在 1982 和 2004 年拍攝了午間超廣域劇與新春廣域時代劇,主角分別為 萬屋錦之介 (1932~1997) 和 市川染五郎 (1973~)。
TBS 的大型時代劇 SP 也曾以《竜馬がゆく》為劇本改編拍攝,男主角是 上川隆也 (1965~)。
坂本龍馬的事蹟原本在維新之後並不出名,直到 1883 年由 坂崎紫瀾 所寫的傳記歷史小說《汗血千里駒》在報紙連載後,這才為一般人所知。然後到了六零年代司馬遼太郎的《竜馬がゆく》出版後,更是將龍馬的聲勢推升到另一境界。
當然小說、戲劇的內容多少會與歷史有所出入,但其實歷史的真相何嘗不是?經抽絲剝繭與不斷考證後,我們很多時候也只能用推測或選擇相信何方來評斷歷史。
但無論如何,對於明治維新的時代推進,坂本龍馬的確是其中重要一員。而司馬先生的小說以及陸續拍攝的一些戲劇,則是讓龍馬成為日本人心中最受歡迎的歷史人物的主要原因,這兩點是沒疑問的。
*龍馬一行人來到長崎那年是 1865,當時龍馬卅歲,而陸奧陽之助才將滿廿一。
♡ 若宮稲荷神社、亀山社中跡
♡ 寺田屋事件;寺田屋
♡ 近江屋事件;近江屋跡
♡ 楢崎龍;楢崎家跡、お龍寓居所、「結婚式場」跡
♡ 長崎市交通
圖片來源:NHK、テレビ朝日、テレビ東京、日日是好日 備忘録、自攝
♡ 若宮稲荷神社、亀山社中跡
♡ 寺田屋事件;寺田屋
♡ 近江屋事件;近江屋跡
♡ 楢崎龍;楢崎家跡、お龍寓居所、「結婚式場」跡
♡ 長崎市交通
圖片來源:NHK、テレビ朝日、テレビ東京、日日是好日 備忘録、自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