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書名是 Persian Fire,波斯之火。但中文這樣直譯可能一堆人會搞不懂(簡中版的倒是用了『波斯戰火』),所以就另取了一個很直接的書名。
不過副標就和原文近似:第一個世界帝國及其西征(The First World Empire and the Battle for the West)。
關於波希戰爭的專門或涉及的題材書籍,國外其實已經出版了非常多,但在臺灣書界卻一直都還是商務那本《希羅多德歷史》。然而該書是史料,並非普羅大眾的歷史讀物,再者這本書經翻譯也是半世紀以前的事了,品質其實相當粗糙。
所以遠足這次願意代理版權並翻譯 Tom
Holland(不是演蜘蛛人那位 XD)這本《波希戰爭》還蠻讓我興奮的。
古希臘史作品在臺灣出版界說相當少,少於古羅馬史,更遠比不上不知道為什麼很夯的伊斯蘭史。近幾年大概只有廣場出的《海上霸主(已絕版)》和貓頭鷹那本走偏鋒的《帕德嫩之謎》而已。
所以這本一出,二話不說我就買了,讀畢,果然也不負期望。
由於 Holland 也照顧到一般入門者,所以本書並非僅描述波斯與希臘之間戰爭,而是會從頭介紹波斯帝國與希臘城邦(最主要的兩個主角:雅典、斯巴達),讓讀者能夠有他所希望的全面性觀史視角。
一般西方著作會以希臘角度來檢視這場戰爭,但 Holland
則試圖也從波斯帝國這方來切入,整體而言,我覺得是算成功的。
波斯想要將帝國版圖擴張到希臘世界,其實是個必然的進程。
當大流士征服米底王國,擊敗斯基泰人,萬王之王的他勢必將眼光推至西方那塊從未被觸及之地。人類對原始生存的欲望提升到了極限,就是擴疆辟土,這是一個無論東西方的強大帝國,必定會走的路。
對於希臘、特別是雅典而言,放於波斯統治之下,或許如 Holland 所說如其他已獻出象徵臣服「土和水」的王國,其原來的生活並沒有太大改變。
當雅典成功聯合心高氣傲的斯巴達時,希臘與波斯的實力差距仍然像歌利亞與大衛一樣。無論從陸海軍或兵力差的角度來看,希臘其實一點勝算都沒。但戰役勝負取決於雙方的指揮、戰備、士氣、戰術、運氣、情報力和容錯率,而波希戰爭正是體現這原則的最佳例子之一,少了其中任何一個要素,結局都會完全不同。
比較明顯地方也是 Holland 在書中做到的一點,是他也推論薩拉米斯海戰裡波斯艦隊在一開始按兵不動,爾後又突然轉向的錯誤命令,是由總指揮的薛西斯所下。
這個致命錯誤讓波斯艦隊付出沉重代價,也可能使得收到消息的斯巴達陸軍更加士氣高昂。
經兩次總攻擊,前後耗時約五十年,波斯終究未能將帝國版圖擴展到地中海的另一端。
但波斯最後為什麼放棄三度進軍希臘?
一般說法是兩方簽署了和約,但 Holland 則大膽推論並無此事,薛西斯不會與任何人簽什麼條約…除了巴比倫的叛變等等,只是他也並未對此做出夠好的解釋。
但個人認為這種推論其實頗符合常理,其實一開始波斯帝國的政權並不如想像中的穩固,版圖過大、民族性的複雜以及被統治的地區的政治制度不足。
而這也比較容易解釋提洛同盟在戰後,對波斯展開一連串的大反擊。
雅典人當初因應事宜用了高度政治智慧來變通,最終讓民主救贖了他們。但歷史再次展現無情的嘲諷,擊退波斯大軍的民主雅典,最後卻變成壓榨同盟的雅典帝國,並間接引爆了另一場比希波戰爭更腥風血雨的大戰。
Tom
Holland 是位相當成功的歷史作家,如同 Roger
Crowley 一樣都有相當史學底子,但因為本身是作家,所以文筆上會比大部分專業學者來得更不艱澀生硬,全書算十分好讀。
不過我比較不認同 Holland 認為讀千年前的這段歷史,會對照現今中東地区的東西衝突有所助益或啟示。
誠然波希戰爭是世界第一場超大型跨洲戰役,也是東西對峙的第一場衝突,但波斯後來也不是古波斯,現代美國與西方世界也不能完全代表古希臘。現代中東-西方世界的衝突,有太多近百年的恩仇與千年宗教的糾葛。
說起來,當時這場的世紀大戰,本質上還更「純粹」。
無論如何這是本很不錯的書,遠足也一次出版了 Holland 兩本最暢銷的作品。
排版上用的 A5 變形,較 A5 (21 × 15) 略大,但緊密度較好,比同版型的《拜占庭帝國》來得更佳。個人認為是近幾年,遠足的歷史書系裡編排有不錯水準的少數幾本。
書名:波希戰爭
作者:Tom
Holland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7/2020
頁數:416
原價:520
圖片來源:自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