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東北大震災三週年,看了兩則新聞,主要是介紹東京奧運對東北災區重建進度的影響。覺得很不錯,把它們收錄在這,避免時間一久連結失效。等待過幾年後再回過頭來…



公視新聞
311 地震滿三年 災區重建進度有限

明天就是日本 311,屆滿三周年的日子,除了還有不少災民、住在臨時的組合屋外,受到東京奧運工程,以及建築材料費、節節高漲的影響,當地災區的重建速度,變得更加困難。

聳立在陸前高田市知名的地標,"希望之松" 這棵大樹前的工程運輸帶,足足有三公里那麼長,是當地重建工作運送土石的重要工程建設,災後第一批為數 120 的重建屋,預計將在今年九月完工,但這個數量和需求量根本不成正比,市府統計顯示有兩千戶家庭在排隊的名單之上。不是只有陸前高田市面臨這樣的問題,放眼 整個東北三百七十個重建區,都是一樣的情況。

住在石卷市高齡 77 歲的山崎老先生,就向媒體坦承他已經不抱任何希望,預料未來的日子都得在組合屋裡渡過。

==石卷市組合屋居民 山崎先生==
我這把年紀申請不到貸款
種種因素來看
我想我就靜靜的
靠退休金過下去吧

災區重建工程承包人士指出,過去一年以來木材價格上漲了 28%,水泥價格也漲了四千日幣,加上今年五月開始東京奧運的相關建設工程就將展開,勢必又將帶動新一波建築材料費的調漲,而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推出的各項公共住宅建設,更連帶使得災區的重建工作的完工不斷延遲。

==陸前高田市長 戶羽太==
除非我們訂定先後次序
否則所有人都有麻煩
而當然政府不能讓奧運垮了
所以你想會是讓誰倒呢
我們很憂心

日本當局為地震災區所編列的重建經費,到 2016 三月為止已經達 25 兆日幣,但災後三年的時間過去,重建的腳步卻還是緩不濟急。
記者 王蕙文 報導
(2014-03-10 19:00)  晚間新聞


鉅亨網新聞中心
申奧幫倒忙 人力建材被剝奪 311 重建成本急升

日本去年打出重振「311」災區的口號,成功申辦 2020 年奧運,然而輿論漸憂慮奧運將成拖累災區復興的禍端。災區官員指出,奧運狂熱恐令外界減低對災區的關注,而籌備奧運的基建工程則令建築成本急升,對災區重建造成負面影響。

香港《明報》報導,「311」地震 3 年過後,重災區岩手、宮城、福島 3 縣仍舊一片荒蕪,住宅重建工程進展緩慢,福島核事故仍未解決。政府期望藉舉辦 東京奧運,為災區帶來經濟效益,加速復興,惟《朝日新聞》早前訪問災區 3 縣共 42 名地區政府首長,當中只有約 30% 認為奧運有利災區,例如有助吸引旅客、 促使中央政府加緊重整受災地區等。60% 受訪者認為奧運弊多於利,擔心舉辦奧運將加劇資源與人力不足或令復興預算減少。

日本政府計劃為東京奧運投入約 5000 億日元 (376 億港元) 資金以興建設施,建築商喜迎大商機之際,災區憂慮已漸成真。福島縣南相馬 市建築商協會早前接獲承建商通知,部分清除核污染工程人員需返回東京,參與奧運建設。福島縣會津若松市興建 2000 戶住宅的計劃,則由於建築材料及人力成 本急升,難以覓得出價符合政府預期的承建商,導致一再流標,拖慢重建進度。有建築業界人士稱,政府為重建災區設定的投標價已追不上急升的市價。

國土交通部大幅提高災區三縣的建築工人標準薪金約 3 成,助增加人手,但建築界人士指出,日本經歷多年通縮,業界已收縮至難以應付急遽增加的基建需要,除了培訓人員需時外,一般建築公司亦擔憂奧運後業務再次萎縮,對擴充人手及增添設備持觀望態度。立教大學地域福利專家森本佳樹教授指出,日本政府既將「震災復興」定為奧運主題,必須就奧運對災區基建、災民支援預算等方面的影響作出調整,並正視奧運經濟效果是否惠及災區。

據《星島日報》報導,岩手縣田野涅村是重災區之一。53 歲的廣內汐(音譯)一直住在屋頂受損的小屋。她說:「這裏很冷,非常冷。」她表示,由於木匠 實在太忙,她要另找公司建屋,她期望可在今年 5 月搬進新家。在陸前高田市,一半人口在災難中痛失家園,首批 120 間房屋要今年 9 月才可入住。

該市副市長久
保田崇說:「這裏的人都擔心奧運建設將令工作進步放緩。」

大槌町町長碇川豊有同樣憂慮,他說,東京申奧成功值得欣喜,「但我深深關切,關東地區的建設工作將轉移至奧運籌辦。」

岩手縣目標興建 6038 間公共房屋,2/3 直到 2015 年初都不會建成,迄金竣工部分少於 8%。在福島,核事故令超過 20 萬人被逼搬遷,但當局認為受影響區未來可回復安全,安置規劃仍前途未卜。

地方官員抱怨,日本熟手木匠、重型設備操作員、水泥建材等本來就短缺,大批為了振興經濟而提出的公共工程項目,以及奧運籌辦工程,令重建援慢雪上加霜。日本震災復興大臣根元匠承認,工人及材料短缺拖慢重建步伐。他說:「各種問題和挑戰層出不窮。」

此外,建築行業人才老化、青黃不接也是一大難題。截至 2012 年,日本 500 萬名建築工人當中,有 1/3 已超過 55 歲。

日本在 20113 11 日發生大地震和海嘯,令福島核電廠受損,引發核危機,當局至今已撥出 25 兆日元 (1.9 兆港元) 作為截至 20163 月止的重建之用。 由於擔心輻射,約 5 萬福島人仍末能回家。
《明報》報導指出,「311」地震雖然展示了日本社會守望相助及井然有序的優點,但也揭示社會一些深層次弊端。3 年過去,這些弊端卻似乎未有改善,亦阻礙災區復興。

日本早稻田大學亞洲研究機構現代中國研究所講師張望指出,「311」揭示了 3 個弊端。第一是日本政治世家世襲,自民黨近半議員只是承繼父親的地盤,政客不明民間疾苦,世襲做法又阻礙創新力量上台,「令日本趨於保守,抗拒改革」。

其次是日本政客、官僚及大財團所形成的利益關係網。張望提到 2011 5 月,亦即「311」後兩個月,前經濟產業省大臣助理古賀茂明出版的《日本中 樞的崩潰》,該書披露官僚決策黑幕,揭露經產省如何跟日本大企業勾結,以手段維護既得利益,震撼日本社會。書中亦指出,東京電力和政府間的層層隱瞞,是福島核事故的深層原因。

最後是官僚處事僵化,不懂按實際情況變通。張望表示,「311」後不久,有一個例子特別令他印象深刻:當時有傳媒發現,很多捐款都沒有派發到災民手 中,原來有政府救援人員要災民出示身分證明才發放捐款,但那些災民已家園盡失,能生存已是萬幸,「根本沒有身分證明文件可尋,以此理由不發放救援,難以理解」。


圖片來源:時事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