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BC 470~BC 399)是古希臘三賢者之一,其他兩位是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
蘇格拉底被人記起的身份是思想家、哲學家,但他也曾是一個出色的軍人,還參與過三次戰役,能負重、遠行而不覺疲。
這本《蘇格拉底之死》,是集結了柏拉圖所著與蘇格拉底對話的其中幾篇,包括《尤西佛羅篇》、《申辯篇》、《克里托篇》、《婓多篇》,都是與蘇格拉底死前有關的幾次對話。
《尤西佛羅篇》是前往法院時巧遇朋友尤西佛羅,一為告人(自己父親),一個則是被告,兩人就何謂「虔誠」做了一番論述。
《申辯篇》、《克里托篇》、《婓多篇》則是蘇格拉底在受審時與被執行死刑前,與朋友之間的對話。
書中並提到,不過蘇格拉底在之前有件逸事: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時的一場阿金努希海戰(又譯阿吉紐西),當時雅典與斯巴達的長期爭鬥已落入絕對劣勢,但這場海戰靠著戰術運用而大勝,帶給雅典人一絲希望。
然而當時因天候因素以及戰略考量,海軍來不及營救落水的倖存者和收回死者遺體(雅典戰爭傳統),這讓雅典人極度憤怒轉而起訴領軍的 10 個將軍。
巧合的是,當時擔任公民大會的主席正是蘇格拉底,這是他一生中擔任的唯一一次公職。他在大會上堅持己見,拒絕投票表決 8 個將軍(有 2 位知道群情激憤,在回到雅典前就先跑路了)。理由是這次判決不符雅典法律,不能集體起訴且應該給被告有時間來準備辯護。
但已陷入狂熱的公民大會不理會蘇格拉底的反對,會議仍持續,最後經投票將所有將軍判處死刑。
這裡可見蘇格拉底是位理智且不畏群眾輿論的人,他在意的只有邏輯、法則、正義。但也因為這樣的「擇善固執」以及善於言語辯論,進而得罪了不少人,特別在政治上。
於是被人用虛假的罪名誣告,並求處死刑。
從《尤西佛羅篇》可以知道,蘇格拉底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但他並非像詭辯家要的是辯倒對方,他要的是一個能從推理中求得的真理。如果對方無法給他滿意合理的解釋,他會不斷提出問題來質疑你的立論…實在是個蠻煩的老人。
而從《申辯篇》也可見到,蘇格拉底明明有幾次脫罪或至少減刑的機會,但他非但不用那些招式,甚至還當眾揭露那些方式且表達自己不會用。
另外他也多次用理性(且冗長)的演說,像是講述著自己並未如原告所說的一些罪行,但實際卻是對著眾人面前提點他們必須要有榮譽心和理智(意思就是他們沒有)。
而在被判刑後,雅典其實可以用繳納大筆罰款或流放來取代,而蘇格拉底是在柏拉圖與眾友的集資與勸戒下,說著「我沒錢,除非你們要我繳的罰款是我付得起的…不過先生們…他們要我提議繳納三十米納,會擔保上繳那筆錢。好了,我的提議就是繳三十米納,而這些人會為我擔保。」
這般蠻不在乎的態度,讓判刑成為死刑。
所以有後人懷疑蘇格拉底根本一心想尋死,由《婓多篇》可得知,他堅信靈魂不死與死後能前往到更美好的境界。他完全不懼死亡,沒有一絲隱瞞。
蘇格拉底重視的是完全的原則,他要的是眾人在理性下判他無罪。他提醒眾人不要犯下無法挽回的錯誤,就像阿金努希海戰後的審判讓雅典折損了 10 位優秀的海軍將領,而事後雅典人也馬上反悔,當然這種衝動式的決定,也間接將雅典推向整個戰爭以失敗收場的結局。
他也一心希望雅典人甚至全希臘人都能如他一樣,無時無刻在「提點」眾人,生命的富足是來自内心,必須理性思考,也承認自己的無知。
很久很久沒看理哲學之類的書了,這次也是因為陷入上古世界才興起。
過往都是從課本或古希臘歷史側邊得知蘇格拉底的事和論點,卻從未看過他的書(實際上蘇格拉底並未著書,都是柏拉圖與其他人留下與他的對話記錄),這次看得說實話還蠻有點頭昏腦脹的 XD
無論如何,也向前多踏一步了。
書名:蘇格拉底之死
作者:Ploto
出版社:華志
出版日期:7/2019
頁數:237
原價:270
圖片來源:自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