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沒在看棒球,但我覺得 AL MVP 應該要給 Cal Raleigh。
很多人拿一些數據、特別進階數據來說 MVP 應該頒給 Aaron Judge,但別忘記,Raleigh 是一個捕手,而且還不是蹲的普普的捕手,而是金手套級的。
這裡先不提大聯盟的球有沒被餵食 PED 變弓單,光是捕手能打 60 轟,在過往是完全無法想像的事。
另外別忘記水兵主場是投手球場,park factor 很明顯就標出這點。
洋基球場雖然 park factor 是 100 聯盟平均水準,但單計全壘打方面則是 119,全聯盟第三好轟的(第一是道奇)。
反觀水兵主場是 92,全聯盟排名二十(最難轟的主場是海盜)。
而且Raleigh 在主客場敲轟的頻率其實是差不多的:
主場 11.46 打席、9.75 打數敲一支 客場 11.44 打席、9.59 打數敲一支
沒錯,你拿長打率、OPS、wOBA 來看,Raleigh 都還遠比不上 Judge,但那是因為他打擊率偏低所造成。
有些人就會說那拿 WAR 來比較就可以了吧!事實上這也是同樣道理,即使 WAR 有做了守位替補比較也是一樣。
差別在於捕手是必須要輪休的,不受傷的話正常一年能蹲捕 110~120 場左右,其他時間不是休息就是(如果有棒子)調去打 DH。
問題就在於而當你調去打 DH 的那 30~50 場的 WAR 是用「DH 的平均替補水準」來計算,這時在計算上你就非常吃虧。
這其實也告訴我們,運動比賽不是只有數據,數據只不過是讓觀眾能加深運動的瞭解與樂趣,但它不會是全貌也不可能是絕對。
很多人就是「偷懶」,給他了一個 OPS、WAR,然後誰高誰低就在那大吹特吹某某某最強、某某某好弱這種言論,這在數據發展的最詳盡的職業棒球觀眾群裡特別嚴重。
但他們真的瞭解 OPS 與 WAR 計算公式與代表的含意嗎?
再者,捕手一向是守位上非常辛苦與重要,也是棒球場上守隊唯一與隊友不同方向的人。
捕手就像美式足球的跑衛一樣,通常職涯會隨著年紀越接近三十,攻擊指數狀況會越下降,因為你蹲越久就越傷害你的膝蓋,況且還要不停的動腦。
所以一般根本不會去要求捕手的打擊,他們的貢獻在於防守、接捕(Football 的跑衛更慘,因為他只負責攻擊,所以退休年紀會很早。這邊跟棒球無關就不多提了)。
這些貢獻在數據上是看不出來的,道理也很簡單,數據在防守上一直都很「無力」。
但實際投票情況會如何呢?說實話我覺得最後結果更可能是給 Judge(希望結果打我臉)。
我覺得理由是那些投票的記者群們,現在很多也接納了所謂進階數據,那些被稱為「不怎麼看進階數據、不夠進步的老人派」反倒變成是少數。
這些老人派或稱為保守派,在這個凡事以「進步價值」為正確的時代,或是才是一小戳引導人們不要走偏的最後的力量。
圖片來源:Seattle Tim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