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五年六月函館-東北之旅 day 1
被譽為「日本三大夜景」之一的函館山夜景,是指從函館市西南方、高約 338m 的函館山上往下俯瞰函館市區。
由於函館山所在是一個突出的小型半島,所以從山上某角度看會有像是兩旁為海、中間陸橋的特殊景像而聞名。
其實二十年前就已經上過函館山看過這所謂百萬夜景,但當時因為是家族旅行跟團走,天氣又冷,雖然時間充足但看沒多久我就進室内了。
所以這次決定再次造訪。
在行前就知道現在的函館山看夜景的人潮是爆炸性成長,今年 (2025) 黃金周時還首度採取強制五分鐘輪替制,也就是官方派人讓前排看夜景的人潮只能待五分鐘,以此來試圖紓解人潮。
這次上函館山也有心理準備會很多人,所以決定早一些上山在那等候。
先回函館駅搭 1 系統函館山登山巴士,這個是六月~八月才有運行的。
單程 280 円,比搭纜車便宜很多。而且從路面電車宝來町駅走到纜車站的那個坡度蠻要命的,坐巴士上山會省很多腳力。
![]() |
此圖片來源:http://www.hakobus.co.jp/news/index.html#202505281 |
在巴士爬山中途司機突然停車,廣播說在右側可以看到山頂望下來相似的景色,還跟乘客講可以拍照,還蠻有意思的。
不過上山時還早,不知道下山車次會不會也在這停下來。
到山頂時再往上走幾段樓梯就到展望台了。
這裡有個伊能忠敬紀念牌,是紀念日本第一位用科學方法測量全日本面積繪製地圖的伊能忠敬。
當時已經隱居的伊能忠敬在學習了西方傳來的天文學測量與計算法後,開始對蝦夷地(北海道)到江戶(東京)的距離產生疑慮,於是得到幕府允許後前往蝦夷做測量工作。
已經五十五歲的他在箱館(函館)上岸後,一路從這徒步至道東的根室做測量。
為了紀念他首次在北海道、同時也是全日本的第一次測量工作,於是才在函館山這立了這塊紀念牌。
![]() |
伊能忠敬所繪製的北海道地圖 此圖片來源:https://bunka.nii.ac.jp/heritages/detail/135394 |
日後伊能忠敬又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做了九州(包括種子島、屋久島)、四國、近畿等地的測量,終於完成全日本的繪製地圖。
上到観景台後人潮不少,特別 2F 突出的那個看台早就站滿人了,當時才差不多晚上六點左右。
叮噹妹選擇坐在 1F 的階梯上(有一部分是專供行是不能坐也不能停留),而我是蠻幸運有站在 1F 台邊最前面。
後來發現不是我幸運,是我來的真的非常早。
![]() |
快日落前就會有管制人員出來疏導呼籲不要站在樓梯上 |
上函館山是 2025 年的 6 月 9 號,當時預測函館市是 19:05 左右日落。
不過不是日落就等同天黒,夏季北海道的日照時間很長,就算太陽下山後也至少要等三十五分鐘天色才會開始轉昏暗,差不多四十五~五十分鐘才會開始變黒。
雖然本人沒有很高,但因為站在最前面,後面一兩排裡面的女生完全拍不到函館市景色,後來叮噹妹說她一開始都拍到我的後腦勺…
當時我有瞄到那日本女生一直踮腳又把手機舉高高的,我示意她靠過些,然後我就蹲下來讓她好方便拍照。
結果右側的日本大叔看我這樣,他也蹲下來一陣好讓後面的人能取比較好的景,也順便休息一下。
善意還是能傳染的,偶爾啦。
二十年前家族團旅來到這時是二月,風又吹的超強,除了超冷真的一點感覺都沒有 😆
![]() |
20 年前傻瓜相機拍的就別介意畫質、手震了 |
因此這次只是純粹只為了達成和叮噹妹兩人舊地重遊這目標而已,沒一定要看到「真正」夜景才罷休。
所以差不多 19:30 我把位置讓給剛剛那位女生後決定離開。
說實話除了腳痠之外,肚子也餓了。夏季來雖然不會冷,但日落時間太晚也是個困擾。
其實函館山上有餐廳營業到 20:00,在那也能隔著玻璃輕鬆看到夜景。
另外纜車車站外等待的座椅那區也是能看到,這些都是比較能不用人擠人的好地方。
但無論哪邊,現在上山看夜景的人潮真的已經超出負荷了。
函館山與長崎稲佐山、神戸摩耶山不同的是它只有個面積小小的観景台,擠在後面根本看不到什麼東西。而其他兩地雖然観光客也是不少,但腹地比這裡大很多,可站可看的地方也較多,擁擠的程度根本不能比。
所以有過這次經驗就夠了,人潮還是如此的話,我想以後應該也沒什麼興趣再來這了吧。
最後去排纜車人多到爆炸…等了三、四班車後總算順利下山。
上山前有提議來嚐試北海道名物成吉思汗(鐵鍋烤羊肉),這也是不想再等候下去的原因。
所幸如此,我們在該家店吃到店員說 last
order 時間才離開。
一直以來叮噹妹都因為不喜歡羊肉的獨特味道而拒吃,2019 在札幌那次也是如此而放棄。
但這次大膽試過後,真的如有些人所說:「就算怕吃羊肉的,都能接受北海道的成吉思汗烤肉」。
這個晚上最值百萬美元的,倒不是函館山夜景了。
圖片來源:函館バス株式会社、文化遺産オンライン、自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