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閣寺離開回到 祇園四条 後,步行至天冨良 天周準備解今天的午餐。
每次來京都,到天周吃午餐似已變成一個慣例了。
天周的價位雖然不便宜,但丼飯的內容也是平凡中見獨到,加上午餐時間已是減價推出 CP 值還算頗足,所以中午時分總是門庭若市…
本來想嘗試一下新的天周風かき揚げ天丼,不過售罄,所以還是點了兩份ミックス天丼。
搭巴士往京都駅方向,前往東寺。
比起金閣寺,東寺這裡要冷清多了,遊客頓時少了八、九成,但這種感覺才好。
曾有位台灣知名部落客造訪東寺後,認為在沒有櫻花開、沒有楓葉紅的時候,這裡沒什麼值得一看的
出生於京都的散文小說家 入江敦彦 曾說,如果接待來自海外客人遊京都,東寺是他的首選之地。
入江さん認為,不論知名度再高、風光再明媚,其他的諸多國寶或重要文化財都只是一個「點」的呈現而已。相對的,東寺是「面」的呈現…想結合點來看京都面相的話,你需要這一路上領會的用「京都時間」來散步的技巧;東寺,這是學習這種京都人散步法的基礎訓練所…這境內簡直是京都的縮圖。
東寺,就是那麼有代表性。
784 年 桓武天皇 決定從奈良遷都後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最終落腳於此處,建立了接下來到明治維新為止的一千多年裡,有著日本歷史上無可動搖地位的平安京,也就是京都。
在八世紀初日本大量吸收中國傳來的文化,無論在建築、繪畫、文字與宗教上,大大影響當時的日本。桓武天皇在建立平安京時,也完全參考了當時唐帝國首都長安的設計,做成一個東西寬約 4.5km、南北長約 5.3km 的長方型都市。對比現在行政規劃後的京都市面積,當初的平安京是個小好幾倍的迷你都市。
整個都市以九宮概念規劃,橫縱各 9 條主要道路,東西橫向依次劃為一条、二条、三条…主要幹道,這些名稱一直到現在都還大多保留著,常見的二条城、四条大宮、五条祇園、七条通…等等後世陸續衍生的名字也是因此而來。
而當時如棋盤式的街道設計,千年下來雖經過多次的損壞與重建,但依然保持了這樣的概貌。這也是為什麼在京都散步時,即使一不小心溜進了無名巷弄內,在幾個左(右)轉後還是很容易就走回來原來的大馬路。
城市最北處為天皇居所的「平安宮(大内裏)」,取坐北朝南之姿,中間一條寬 85m 的大馬路直通城都南方,名為「朱雀大路」,它也把京都分開為左京與右京兩塊區域。
朱雀大路的出口叫做羅城門,也是整個平安京的大門。在羅城門兩側分別建立了兩座雄偉的寺院,用意是來護衛整座王城避免邪靈入侵,左側這座正是東寺。
會聽到有人引用「東寺又名為『教王護國寺』」,言者或不明其意,其由正是於此。
要參觀東寺其實未必要付門票,在外圍繞一繞一樣可以看到那些国宝與重文的建築物。但若要入內,有半年不定期的時間是 500 円,另外的半年則是 800 円,差別後者可以進入五重塔的第一層內部。
不過観智院、宝物館都是要另外收費。
境內的五重塔、金堂、講堂都曾遭過祝融之火,現存的金堂是在十七世紀初期,秀吉的兒子豊臣秀頼出錢重建[1],交給「七本槍」之一的片桐且元監工製作完成,光是這兩點就價值無限了。
金堂本體當然是国宝,更不用提內部所存的一些桃山時代留下的重文佛像。
講堂和五重塔都是江戸時代重建,也都被列為重要文化財。
後者同時是目前全日本現存第一高的木造塔。第一代的五重塔建於九世紀初,可惜這類木造高塔本來就很容易遭雷擊燒燬,現存的五重塔已經是第 5 代建物,由江戸幕府第三代将軍徳川家光出錢重建,距今也有將近四百年。
內部的壁畫與佛像都相當老舊斑駁,看起來也至少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沒有櫻花的東寺還是很美,而且更多了份清閑之意,絕不是只顧著夾五重塔配櫻花來餵食相機的人能體會。這些文物並非是配合楓紅與落櫻而生,即使沒有這些花草樹木也絲毫不減其價值,很多人其實都搞反了,或說從沒搞懂過吧…
這是個可以慢慢去感受的地方,不過要是在春、秋期特別公開時來就更完美了,可以用最優惠的價格把包括五重塔、金堂、講堂、観智院、宝物館給一次打盡。
在東寺的西門出去往壬生通上沒多遠處,有個巴士站牌可以搭車,不過當時不知道這道門有開(收費範圍),結果我們從正門出來兜了一大圈。如果從西門開始走的話到目的地也差不多 1km 而已,其實用走的就好了…
古時候與東寺相對並立的稱之為西寺。
而現在的西寺已經成為一座公園,一座曾經與東寺同樣擁有五重塔、也同樣雄偉格局的護城寺院,地位與東寺相等,不過在數百年前就因嚴重水患與朝廷停止奧援而逐漸荒廢,如今只剩傳說所遺留下來的兩塊礎石,以及一樽在 1926 年所立的紀念石碑。
從西寺跡往九条通方向走約 500~600m,就是古代京都的正門──羅城門,當然,現在也是片瓦不剩了。
根據古籍《拾芥抄》記載,羅城門共有兩層樓,正面寬約 35m、高約 21m、縱深約 9m,前後立 8 根大柱分出 7 間,中央開 5 道門(七間五戸,亦有九間五戸之說。此處的『間』並非指古代的長度單位)。木頭以紅漆上色,城門左右各立一道石牆,塗以白灰,寬約 24m。
但這種過度寬幅與縱深不足的結構,對於抗風而言是明顯的設計缺失。816 年和 980 年羅城門曾兩度因為狂風暴雨而崩塌,而自 980 年那次倒壞之後就再也沒有重建。1023 年京都在蓋法成寺時,還搬運過羅城門的石塊做為建造之用,可以推斷那時羅城門已經荒廢。
朝廷的權力式微、右京的沒落,年久失修的羅城門居然淪為當地人棄屍所在,久而久之此處也成為靈異傳聞的題材,最有名的就是渡辺綱[2]與茨木童子的故事[3]。
現在的羅城門原址變成一個小公園,只立了一個石碑以做為紀念。
古時日本從唐帝國接收了建築、文學、政治體制等中國的成品,同時也引進了風水、五行陰陽這些
在平安京的城外,東倚鴨川、西有山陰道、北方是船岡山、南方為巨椋池,人們把這解釋成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四神相應之福地。
但是北方的船岡山高度也不過一百多米,能否承擔玄武之名也是隨由人說;巨椋池其實也經過多次自然與人為的變遷,和原來的位置與大小早就有所不同,如今也已消失;鴨川更是讓古代的京都飽受水患之苦,遑論造福人民。
羅城門經已破廢,西寺也早移為平地,僅剩東寺為這千二百年歷史來做見證。
天皇掌控所有權力的時代,並沒有因為這些機關算盡的「風水」得以延續下去。不過平安京依然屹立,也比昨日來得更加美好。
[1]在 1600 年才剛結束了一場決定未來的戰役──関ヶ原の戦い,結果代表豊臣一方的西軍落敗,換句話說豊臣一族就算不清楚自此之後天下局勢完全倒向徳川家,也瞭解豊臣政權已是岌岌可危。東寺金堂在 1603 年重建完成,以工期來推估,很可能是在関ヶ原の戦い後才開始重建。雖然記載是豊臣秀頼發願重建,但那時的秀頼算起來其實才六~八歲,一個小朋友實在不太可能主動提出修築寺院這種想法,想必這是他的母親淀殿以子之名所做的祈願求福之舉,冀望能將豊臣的天下延續下去吧!?
可惜的是這並無法扭轉現實的頹勢,金堂完工那年的二月,朝廷任命徳川家康為征夷大将軍,江戸幕府正式開啟。十二年後,在徳川攻打豊臣的大坂夏の陣裡,秀頼與淀殿雙雙自殺身亡。
[2]十一世紀初期活躍的武将,是源氏起源的大将源頼光手下四天王之首。
[3]某天夜裡渡辺綱結束源頼光所交代的工作後,騎馬趕回京都,途經羅城門時發現有一妙齡女子獨自走在路上。當時的治安險惡,渡辺綱覺得事情有異便策馬至女孩身旁。此時該女子開口希望渡辺能送她一程,渡辺二話不說便讓女子上馬,但並沒有開口問她要去哪裡,而這女孩也未告知目的地,兩人就在深夜的馬背上穿越了整座平安京。
當到了一条戻橋時,女子突然現出鬼怪的真面目,抓住渡辺綱說:「吾欲往愛宕山!」並同時飛向半空,慌亂之中的渡辺綱抽出愛刀斬斷鬼手。渡辺跳回地面,一隻長滿白毛的鬼手也隨之掉落,天空迴響著惡鬼悽厲的叫聲…
渡辺綱帶著鬼手回去見主子源頼光稟報此事,頼光請了陰陽師來占卜,告知此鬼必定會在七天內來取回此手,要渡辺於自宅閉門齋戒七日,無論是誰造訪都不需理會。到了第六天傍晚,渡辺幼時的奶娘來找他,守門之人告知渡辺綱不見任何人,奶娘在門口痛哭泣訴渡辺居然如此無情,忘記小時候對他的養育之恩,渡辺綱無奈只好開門見她。
奶娘入門便與渡辺聊了起來,詢問他為何閉門齋戒,渡辺綱講了緣由經過之後,奶娘拜託讓她看一眼鬼手。經不起再三請求,渡辺打開封印的箱子,奶娘凝視鬼手良久,突然大叫:「此乃吾手!」,瞬間抓著鬼手衝上天際而消失。
原來這奶娘是茨木童子所化身,日後也被稱為羅城門の鬼。而渡辺綱斬茨木童子之手的那把名刀髭切,後來也因此改名為鬼切丸。
♡ 有関西,沒關係 Day 2;金閣寺
♡ 有関西,沒關係 Day 2;京都塔、梨花食堂
♡ 歷史之道;木屋町通 & 河原町通
圖片來源:平安京条坊復元図、3D京都、自攝、自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