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京都還沒想過要去金閣寺,不過行前叮噹妹提了一次,也好,就去走走吧!
KTP 使用的第二日。
早餐用過後坐地下鉄堺筋線到 北浜,然後在那換乘京阪電車到 祇園四条,下車後在旁邊的 四条京阪前 站牌等 #12 市巴士到 金閣寺前。
沿路上車的觀光客超多、特別是歐美人士,大家都是要前往金閣寺,也因為如此原本四十分鐘的車程拉長變成一個鐘頭,還好是有位置坐…
不論是日本或國外的觀光客,金閣寺一向是京都人氣景點前三名之內,真是太小看它了。
拝観料金是一人 400 円,金閣寺門票就如一張御守護符。大概是沒人會拿回家貼,不過這卻是一個亮點,比起一般的入場券,歐美人士拿到這種應該會比較開心吧!?
重點是他們紙張選擇與印製的一點都不隨便。在這個訊息以光速傳播的年代,妄想以粗製濫造、不用心、一昧地模仿來敷衍觀光客,那連「給你晃點一次的機會」都將越來越少。
重點是他們紙張選擇與印製的一點都不隨便。在這個訊息以光速傳播的年代,妄想以粗製濫造、不用心、一昧地模仿來敷衍觀光客,那連「給你晃點一次的機會」都將越來越少。
過了参拝門幾步路,就見到有金閣之稱的舍利殿了。
在十四世紀日本同時出現了兩個天皇,一在京都、一個在奈良吉野,史稱為南北朝。雖然雙方勢力的劃分都在関西附近,但真正的混亂與戰事卻是從東北到九州。
在經過長達五十六年的內鬥之後,在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満的手裡結束了這段分裂期。
統一日本的義満是個有能之人,他一舉將室町幕府推向極盛之世。不過在權傾天下的同時,義満的表現也極度囂張跋扈,曾經當眾對公家嗆聲要脅授予他太政大臣官位,否則將罷黜天皇、廢除朝廷來自立為王。
當時不但公家們聽令於他,連 後小松天皇 也猶如義満的掌中玩物,竟成為他夫人的義子。
能做到這樣的傲慢驕縱、目空一切,日本史上少有。
1394 年,卅八歲的足利義満剃髮出家後把將軍之位讓給兒子,但實際上權力仍掌控在他手裡。此時義満也於京都大興土木,其中接手了西園寺家荒廢的別墅「北山第」並予以重建改造成為「北山殿」,而這裡就是日後的金閣寺。
北山殿成為當時日本的政治與文化中心,現在看到那金碧輝煌的金閣,在那時候是義満的辦公室兼會議廳,除了公家、管領、臣子要來這參議,連天皇都曾來此晉見他(北山行幸),十足權力、財富與文化的象徵。
卡通《一休さん》裡,就常可見到義満將軍坐鎮在金閣之中的鏡頭。雖然其形象與真正的足利義満有所出入,一休的實際年紀也不相符,但用不著去深究。
1408 年義満去世,後人依照他的遺囑將北山殿解體,但當時包括辦公室等少數建築物則保留下來。而因為義満死後的法號是「鹿苑院天山道義」,這裡也正式改名為鹿苑寺,出現金閣寺這稱呼已經是江戸時代的事情了。
經歷了 応仁の乱(1467)、宝永の大火(1708)、天明の大火(1788)、禁門の変(1864)、廢佛毀釋(1868~71)…等數次發生在京都的災難,鹿苑寺至少將金閣保存了下來,但它卻逃不過 1950 年一位寺裡頭和尚的縱火。
現在我們看到的金閣,其實是 1955 年重建的,而非足利義満那時候在裡頭辦公的建築物了。
沒有人知道這小和尚為什麼要放火燒掉金閣,不過已故作家三島由紀夫卻把這當時轟動日本的新聞改編寫成了一部小說,就名為《金閣寺》。
出發前因為確定會來金閣寺,所以也特地去看了這本小說(順便也把有提到火燒金閣的《五番町夕霧楼》給看完了)。內容就不在此多提,倒是對書中主角(就是放火燒金閣的僧侶)在初見他夢想中的金閣時那種失落感印象深刻。
看小說中的描述,三島由紀夫肯定是造訪過被火燒毀前的金閣寺,他也當然知道重建前後的金閣寺的不同。義満所留下來的金閣經過幾百年的風雨侵蝕,那些金箔也早就斑駁脫落,跟想像中的「美」自然有很大的差異。
但如果這座金閣從未被焚燬,依舊是那 600 多年前留下的古蹟,而非 60 多年前重建的金光閃閃的現代物品,它仍然會有現在那麼受歡迎嗎?若答案為否,那到底「美」與「歷史」的真正價值又何在呢?
當時就帶著這自我的疑惑離開了金閣寺……
丫勒!京都三松之一的陸舟の松忘記看就出來了啦!
♡ 有関西,沒關係 Day 2;東寺、西寺(跡)、羅城門(跡)
♡ 有関西,沒關係 Day 2;京都塔、梨花食堂
圖片來源:一休さん、明治をゆく、自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