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2018

釜山行不行 Day 1;凡胎炸醬麵、堅果糖餅、烤五花肉


不是食記,只是紀錄一下第一天吃了些什麼。


從龍頭山公園下山後坐地下鉄回西面,肚子這時有點餓了,照旅遊書上推薦的就近找了家炸醬麵店。

韓國的炸醬麵和中式完全不同,除了顏色是幽黑之外,吃起來味道也是偏甜。

韓國人習慣吃炸醬麵也配糖醋肉,但韓國的糖醋肉跟中式的也不一樣,酸味較低,配料也有些許差異。

不過文化流傳本來就是如此,經過時空的轉換之後就會有所變化,也沒什麼「源頭」的就比較好棒棒,文化是不斷交流與交叉影響的。而且所謂「中華」的文化、文明,其實也是汲取了大量來自歐洲、中東的傳承,更精準地說這也算是個蠻偷懶的政治性用詞吧。


點了中碗炸醬麵和小盤糖醋肉,4000 + 9000 = 13,000 韓圓。


是說吃了之後才瞭解為什麼炸醬麵要加糖醋肉了,微甜的炸醬麵和低酸度的糖醋肉,真的是絕配!將兩道看似簡單的食物交替地入口,就形成不同的風貌和層次,好好吃。

這趟去釜山才吃了幾次餐點,但炸醬麵 + 糖醋肉已被我們列為下次來韓國必吃的一道了。


吃完後走幾步有個有點類似臺灣的夜市,不同的是不少攤子下午就開始營業,而店家少很多,然後賣的東西還蠻類同的…但整潔度也比較好就是。

旅遊書上在這有推薦兩家賣堅果糖餅的攤子,一家叫「傳聞中好吃」、一家叫「生活達人」。

不過看過《尹食堂》,也買過韓國的糖餅回來做,都跟釜山賣的還是有蠻大不同。其中不管尹食堂或自己買的 diy 盒裝,都是揉好發酵過的麵團,然後再下鍋去煎。而釜山的這兩家則是用炸的,然後再灑上大量的葵花子、杏仁角等堅果類。

我覺得很天才的店家是用紙杯來裝糖餅,剛炸出來的糖餅很燙,加上堅果很多,用紙杯裝會比袋子來得方便多了。


Day 1 下午生活達人沒有開,所以就買了另一家;day 3 晚上兩家都有開,晚餐過後我們就又去買了傳聞中好吃這攤。

兩家都是一份 1,000 韓圓,覺得很便宜。

糖餅的外皮被油炸的硬脆,裡面則鬆軟,加上麵團本身有揉入黑糖,所以很有味道,加上堅果的口感,真的蠻好吃的。

然而比起一般的韓國糖餅,堅果糖餅真的過油了,吃一個會覺得非常好吃,但再多就感覺會膩,對我們而言兩個人吃一個剛剛好。


Day 1 下午吃完糖餅後,我們又去別家買辣炒年膏。因為叮噹妹當時還在咳嗽就沒吃了,所以我還專門挑了看起來很辣的。

結果…真的好辣啊!


因為下午吃了不少零嘴,day 1 晚餐時間就又延後了。在 check-in 完後在房間休息一下,翻了翻旅遊書後才準備去覓食。

原本預定在慶星大・釜慶大(212)這站去吃 self-bar 烤肉,是一家吃到飽的韓式燒肉連鎖店。但等我們到了之後,照地圖位置繞了好久都找不到這家店……

後來回臺灣後上網查,才發現釜山 self-bar 烤肉收掉很多家,慶星大・釜慶大這家有沒收掉我不知道,但我們的確是沒找到。

當時走來走去都沒看到,加上看不懂韓文,用比對形狀的方式看招牌還蠻累的(大概能體會歐美人士看漢字的辛苦了),所以就決定隨意找家店來吃啦!

這是家烤五花肉的店,剛好裡頭有中國留學生上班,所以溝通上就比較沒問題。

到了韓國,真的處處可見烤肉店,以一人平均食肉量來看,韓國人還是亞洲第一。雖說古時候平民百姓生活艱苦,但相對日本上千年的禁肉令,韓民族吃肉的風俗從沒有斷過。

十九世紀中的明治維新後,日本才慢慢有開始有吃肉的習慣,但仍對動物內臟類食物抱持著不潔的傳統看法。直到更久之後的廿世紀初,才由從韓半島的移民流傳到日本,不過大多僅在韓國人居住的地方來販售。

1940 年起,因戰爭開始造成日本國內物資與糧食短缺,日本人才開始慢慢接受以內臟為食用習慣。1949 年開始,在日韓國人經營的店面才逐漸將內臟替換成肉類,而現在的日本燒烤店,都是源自五零年代的韓國飲食店。

雖然日本人吃肉是因西方世界文明傳入所開始,但真正能夠普及,其實是深受韓國影響。


比較奇妙的是,現代在日本的燒烤店大多都是以牛肉為主,豬、雞肉與部分海鮮為輔。但在韓國,則有這種專門吃烤豬五花肉的燒烤店,據說也是這幾十年才興起的。

我們就點的是 8,000 韓圓(200g),店員說通常一份等於 1 人份,但對我們兩個人來說太少,就點了三份。另外我點了一瓶燒酒,總共是 8000 × 3 + 4000 = 28,000


標準韓式烤肉,先烤一陣剪開再烤。老闆有幫忙指點我們時機,謝謝他

烤肉的不是網而是盤,似乎韓國烤肉大多如此。另外也是有幾道小菜,也附生菜和紫蘇,可以包肉一起吃增加飽足感。

吃起來其實還不錯,也沒想像中的那麼油。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吃烤牛肉多一點,哈哈。


要回地下鉄時經過一個坡道,角度超陡的,往上走似乎是慶星大學。

真心覺得他們的腳力也很好,從小就訓練了吧,地下鉄的電梯、電扶梯也不多。



回旅館後又繼續宵夜時間,有夠會吃的我們…



圖片來源:自攝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