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只論及日本的情形,與歐、美、臺灣的核電現況完全無關


311 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所連帶引起的福島原発事故,引起世人對核能發電與核電廠問題的重視,我也是。

 東日本大震災不但是個災難,而且還是個地震、津波與核電廠危機的複合型災難。但也因為如此,才得以讓一些不同的聲音能從日本這個閉鎖的社會冒出頭,對於一般人而言,反倒有更多的機會得以從中知悉過往被埋沒的真相。

311 之前,我一直很相信核能發電是這個世代的救贖;就算 311 發生後,我也仍然堅信這是如日本政府宣稱這是個「想定外」的天災,人們願意且有能力來妥善運用核能,也需要核能這「必要之惡」。不過之後開始有些慢慢改觀


乾淨的核電?
最常聽到擁核派的說法是,核電的發展是為了維護地球自然和人類生存環境,是「乾淨」的能源。因為核能發電不會排放 CO2,而 CO2 被懷疑現在全球暖化的頭號兇手。

然而核電真的不會排放 CO2 嗎?的確,核能發電在燃料棒進入反應爐內,因核反應產生熱能來燃燒水以發電的過程裡是不會排放 CO2 的,而是排放水蒸汽。

不過在此之前呢?現有絕大多數的核電廠所使用的燃料棒成份是鈾,開採鈾礦、運送鈾礦,都必須使用大量的石化能源(卡車、器械…等等);而將鈾提煉時的工廠是怎麼蓋的?而建造核電廠時,同樣也是需要非常多的石化能源。

當然,火力發電、風力發電或是太陽能發電也是相同情形,然而核電廠為了防堵輻射外洩,必須將整個廠房蓋的結實厚重無比,也大量使用水泥、鋼筋,相對於其他種類的發電廠,核電廠的建設消耗了更多的能源與排放了更多的 CO2,耗費的金錢之鉅更不用說。

還不僅於此核電廠由於有輻射外洩的高危險性,所以必須比一般發電廠維持更密集的維修作業,這相對也會使成本和能源消耗量提高,同時處理、存放核廢料也會耗掉大量的資材與能源。


不過比起「廢爐」,這些都還算小事。核電廠不像火力、風力、地熱等發電廠一般,說停就可以停,沒多久就可以動工拆除。由於經運作後的核電廠內幾乎都充滿高危險性的輻射線,簡單說整個電廠都是一個大的輻射物質,所以當燃料棒抽出後的拆除會顯得特別困難。而為了防止讓機組因鏽蝕而產生輻射外洩,所以就算燃料棒抽出也要繼續循環運作,當然也是得持續維修避免機件的消耗磨損,一直要到整個廠房的輻射線完全消除為止,到現在仍沒有真正完全廢爐的核電廠。

所以,政府和東電(東京電力)現在也很聰明地改了說詞,不再說「核電不會排放 CO2」,而是「核電『在發電時』不會排放 CO2」。


但比起核電廠,或許更該注意的是位於青森県的六ヶ所再処理工場

核電所剩廢料裡含有可製造核武器的鈽元素,而二戰後國際法禁止日本擁有不知用途的鈽,所以原本核電廠的核廢料都是送到英國(現已關閉)以及法國的再處理廠。不過後來政府想要自行「處置」這些含鈽的廢料,一是用成鈾鈽混合型的酸化燃料 MOX,但使用這東西存在著高風險性,福島 3 號機裡的燃料棒就是 MOX

另一個方法則是自設核廢料處理場,也就是六ヶ所再処理工場,在這裡除了核廢料存放處之外,另有銫元素濃縮加工廠、MOX 加工廠、核燃料再處理廠等工廠區,六ヶ所一天所排放的輻射劑量就等於一座核電廠一年的量為何如此?日本的法律有限定核電廠的輻射排放量,但再處理廠的卻無限制,因為真的要稀釋處理這些輻射物質必須用到極大量的水與高階冷凍技術,簡言之要花非常多錢…

順道一提,關閉前的英國核廢料處理廠也是每天排出極大量的輻射物質進入英吉利海峽,早在四十多年前該海域的生物輻射量,就已經超過車諾比事件發生後日本對進口食物設定的標準。


毫無標準的標準
既然講到輻射,就講輻射吧!

福島原発事故會那麼嚴重,是因為津波讓主要與備用供電系統都失靈,冷卻水系統停止運作後燃料棒開始升溫,最終崩解(meltdown)燒穿容器並往下掉落。這一切過程僅在斷電後的數個鐘頭之後發生,然而政府與東電在震災後的幾個月仍不承認(政府或許不知情)這事實。

不過,核電廠並非在像福島原発事故那樣才有輻射外漏情形,實際的情形是,核電廠所排的水蒸汽、廢水,全都是含有輻射物質的。但東電卻對當地的居民說輻射絕對沒有外洩情況。或許他們該改個說法,那不叫輻射外洩,而是輻射排出。


對於人體所能接受的輻射程度學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個統論,或說兩造的看法還相差蠻多的,但無論如何,在沒有改變前仍應以國家規定為標準並參考其他各國的規定。

然而諷刺的是,311 後這個標準的修改不是依據科學證據或他國案例,而是官員們視利害關係來浮動變更的。比如說在車諾比事件時民眾表達不想吃到受污染的食品,於是當時政府才臨時訂立了銫 134 & 137 合計超過 370bq/kg 食物不准進口。然而在 311 之後,厚勞省卻將成人飲用水的標準一口氣從 10bq/L 拉高到 300bq/L(碘 131)與 200bq/L(銫 137[1];穀物、蔬菜、肉類提高為 500bq/kg,菠菜類更是一口氣變成 2,000bq/kg[2]

不臨時改換標準,則幾乎所有福島所出產的農作物、肉類就無法銷售了。不過美國與其他一些國家(包括台灣)對日本的農產品並不會因此而降低原有的進口標準,急的當時的内閣官房長官 枝野幸男 跳出來說:「對於日本食物的進口國家應該要有『合理的立場』。」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不只食品,對於人體能接受的輻射性程度政府的標準也是在 311 之後大幅改變,原來核電工作人員規定的受曝上限為 50mSV/yr[3],但在災後卻提升至 250mSV/yr,約是每年正常核電工作環境下的十二倍。為什麼?因為不這樣做,福島一廠根本完全無法進行搶救,最嚴重時只要在裡頭待上一、兩分鐘就足以讓工作人員超過原有規定的受曝上限,而且這人還將限制一年之內不得再接近核電廠。

在福島管制區附近的人們也是。政府規定那裡的受曝量為 20mSV/yr,但這是指相關的特殊工作人員而言,並且禁止在那裡飲水、進食、睡眠。一般人的標準為 1mSV/yr然而災後文科省卻將管制區的一般人受曝標準提高到 20mSV/yr,而且並不區分成人與兒童。

要知道兒童能承受的輻射曝射只有成人的一半或以下,但文科省仍一意孤行。欠缺疏散計畫、金錢、人手的政府根本無力處理更多的事,包括這些在危險區周遭的民眾以及受污染的食物,於是他們採取最「便捷」的方法,也就是直接拉高標準,並且對民眾宣導說這樣的量不會有「立即的影響」、「短期之內」吃這些食物不會有健康危險。


理想與現實
但即使提高了受曝標準,廠內工作人員身上的探測警報器仍是很輕易的響起,工作時數也會被壓縮到極短的狀態,就算鎖幾顆螺絲,也需要跑步衝刺抵達目的地工作,然後再不斷接力替換才能完成。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你能要求什麼工作品質?

而這並非在核災後才如此,事實上核電廠平常在反應爐附近的維修情形就是這樣,只不過時間能夠拉長一點…這也不是坐在桌前的設計師能懂的事,核電廠的設計與建造本來就是兩回事。

同樣讓設計師無法想像的是,當核電廠要進行維修時整個監工機制卻早就失靈,就算有 30~40 人在場監工,但卻大多都是外行人。

會造成如此的原因有二,一是日本官僚「空降」的情形很普遍,一些管理官員、檢查委員會專員其本職根本與核電無關,但監察事務的卻是由這些「素人」來負責;其次,核電工作採包商制,一個核電廠的工程常會發給東芝、日立等大公司,而由他們再一層層發包給下游廠商。但這些下游或下下游廠商的工人卻也大多是「素人」,很多甚至連輻射的基本知識都沒有。

而從製造到維修,日本的核電廠就這麼由一些職人與一大群零工「素人」來共同完成,但設計桌上的藍圖,卻以全部都是最頂尖的技術人員來完成實體的出發點來設計,工程師、學者從理論上所知的核電廠,自然會與真實的核電廠狀況出現極大落差。


共生結構
福島原発事故發生時,由於東電將許多情報都隱瞞不說,即使對當時的総理大臣 菅直人 亦如此。核電廠內的機組產生氫爆事故,菅直人居然是從電視的媒體畫面得知,而現場晚了一個小時才通報這消息,菅直人也怒斥東電(但事後調查菅直人否認)。

只是東電並沒有因此改善態度。有銀座的公關小姐指出,包括先前「裝病避不見面的東電總裁等公司高層人員,在核災之後仍然到酒店找小姐飲酒作樂,此事一出更造成輿論譁然,總裁與副總裁兩人雖於該年六月請辭謝罪,不過仍無法動搖東電。

「當你欠銀行一百萬,你的未來是銀行的;當你欠銀行一百億,銀行的未來就是你的」,東電與日本政府的情況與這句話相差不遠。

由於日本政府對核電全力的推動,所以核電事故時在法律上對電力公司的賠償的要求很低,基本上若判定為天災時則會讓政府負擔全額費用。但福島事件太過嚴重,影響的範圍與人數也太過龐大,政府絕對無法依數吃下去,然而也不可能讓東電來扛起全部的賠償金因而倒閉。

東電的債務是集中在日本的大型金融機構,同時這些金融機構也擁有大量的東電股票,如果東電宣佈破產,除了會影響包括首都圈的東日本供電之外,同時還會拖垮日本的金融市場。另外東電是日本公司債的最大客戶,根據日本法律規定,如果東電若破產其資產將以償還公司債為優先,那核災的受災戶將可能連一毛錢的賠償金都拿不到。

東電,已經大到不能倒。

最後政府反倒給了東電一筆 5 兆円的援助金,用來輔助賠償因輻射外洩所造成的受災戶,而東電也向政府承諾其賠償不設上限,並保證日後供電的穩定。但即使有援助金加上賣掉部分資產東電仍難以負荷這麼龐大的賠償金額,於是在福島原発事故的一年後東電將電費上調 16%,最終要為核災買單的不是東電,仍然是全體日本国民。

在日本所有的核電廠都是建在離使用地區很遠的地方,出事的福島核一廠所供的電力是運輸到首都圈,另外也是供給東京電力的柏崎刈羽核電廠也在新潟県,行車距離超過 300km,而供給関西的核電廠也遠在福井県。

北陸的電力與関西不同,東北的也與関東有異,所以這些核電廠所發的電力,當地人是無法享用的,全然是為了供應大都會區所建。

為何要做這麼沒有效率的事?核電廠需要靠海,但東京湾與大阪湾卻不見半座核電廠。原因有二,因為核能發電有高風險,不但無法蓋在人口密集區域,且初始範圍還必須是無人居住。

其次,在日本核電廠的規定是除非經過當地居民的同意,否則是不能於該地興建的。這些蓋核電的鄉鎮特點都是人口不多、老化與流失,而蓋核電不但能提升當地的工作機會,同時電力公司也會給予當地龐大的輔助金,以柏崎刈羽核電廠為例,當地每年平均就能至少拿到超過 30 億円的輔助。

另一方面,電力公司也與在地的黑道勢力結合,答應他們將會把核電建設與維修工程發包給事務所開的公司,而事務所也幫東電爭取鞏固當地的票源,以期能在投票時保持多數優勢。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害怕輻射,但投票時電力公司往往卻能順利過關的原因。

在核災發生輻射洩漏時,進去核電廠搶修的「福島五十壯士」(實際人數是超過 50 人)裡就有包括事務所的小弟,雖然東電極力否認他們並沒有找黑道份子與流浪漢,但(可能是福島五十裡唯一願意公開)接受採訪的人表示:
後來才知道,東電那邊對社長說:找些死了也不打緊的人來。
社長磨磨蹭蹭的,一直沒辦法對誰說出你去!這句話。所以我就志願說要去。依我們社長的為人可能會自己去,社長要是沒命了,大家通通得流落街頭討飯吃;換作是我死了,隨便找隻阿貓阿狗都可以代替。

「社長」,當然指的是黑道旗下公司的社長。


完美的核電廠
福島原発事故是最嚴重的 Lv.7 的核災,但事實在此之前日本的核電廠就曾經發生過無數的意外事故,這裡僅列舉九零年代的:
9/9/1990 福島県福島核二廠,幫浦故障,Lv.2
2/9/1991 福井県美浜核電廠,蒸汽隔離閥損壞,Lv.2
4/4/1991静岡県浜岡核電廠,反應爐水量過低,Lv.2
12/8/1995 福井県文殊高速增殖爐,火災意外,Lv.1
3/11/1997 茨城県東海再處理施設,工廠爆炸,Lv.3
6/18/1999 敦賀県志賀核電廠,燃料棒操作失誤,Lv.3
9/30/1999 茨城県東海 JCO 加工廠,操作失當,Lv.4

一些「看起來」更小型的意外就不予列入,這裡只有 7 件意外且大多都是等級 4 以下,但是裡面有幾件都是隱匿新聞、篡改紀錄、消息封閉,到了數月、數年甚或十幾年後才公開。

而其所公佈的 INES 核災等級也是讓人質疑,就如同 311 的福島核災,東電與日本政府一開始也是將之列為 Lv.4 的意外,但實際上大量的輻射物質早已外洩,隔日發生氫爆後才一步步將等級提高到 56,最後才終於承認是 Lv.7 的核災事故。

為什麼要這樣盡全力地欺騙大眾?道理很簡單,政府不斷地說核能是個零污染、零危險的發電方式,特別是對電廠附近當地居民保證,為了要維持這「皇后的貞操」,出了小事就必定隱瞞,出了大事則以拖代變。比如 99 年的東海 JCO 事故,當被中子線穿透造成嚴重受曝的兩位工作人員送到醫院時,居然沒有相關單位通知醫護人員做好應有的防護。

而除了政府想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電力公司不願意公開訊息之外,媒體也是另一個重要的幫凶。對於福島原発事故的究責,絕大部分的日本媒體都並沒有負起真正的責任,其中更不乏一些知名的大型媒體。這全是因為東電本身的資產雄厚,平常就在這些媒體投入了大量的廣告經費,核災發生後這些報章媒體自然也不敢鞭的太大力,一來顯得之前自己也是幫凶,再者也擔心東電將廣告全數抽離而少了一位大金主。


長久以來,日本一直為自己國家缺乏天然資源在不斷困惑,這種想法多少都深殖在領導人物心中,因此日本的觸角總是不時伸及鄰國,擦出火花最多的就是朝鮮(韓国)了。廿世紀六零年代經濟起飛,社會也擺脫了戰後的窮困與意志低沉,但緊接著 1971 的石油危機再度喚起日本政治人物心中深層的恐懼,核電計畫,就在那時慢慢萌生…

不同於歐洲、特別是北歐,那種堅固地質、幾乎沒有地震且沒有津波的國家,與日本是截然不同的情況。日本位在全世界地震發生最頻繁的地區之一,充滿高風險性的核分裂發電機是否真適合這個國家,不須做過多說明。

位於東海、東南海兩大地震源域的浜岡原発,被專家指出是未來日本最危險的一座核電廠

然而,在將中國視為假想敵以及上述的資源缺乏恐懼症的情況下,核電目前對日本來說似乎已變條不歸路。同時核電也成為一門生意,蓋核電廠不但在國內能為政府營造稅收,出口核電更是能賺取大筆的外匯。

脱原発,對日本來說已儼然成為一條看不到盡頭的漫漫長路。


[1]超過 WHO 在緊急時的標準(100bq/L3 倍。
[2]厚生省在 4/1/2012 將放射物質銫的標準從嚴改為一般食品:100 bq/kg、嬰幼兒食品與乳製品:50 bq/kg、飲水:10 bq/L
[3]50mSV/yr 的意思是指一年內能接受 50 毫西弗的輻射曝射量,美國核電工作人員標準也是 50mSV/yr,台灣為 20mSV/yr,各國對一般人的法定標準則約為 1~5mSV/yr


圖片來源:日本の再処理開発の歴史東京新聞、Getty Imagesしんぶん赤旗|日本共産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