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宗我部,在日本也是一個稀姓。
傳說是秦始皇的子孫孫河勝渡海到日本在土佐落地生根後,最後才開枝散葉成為長宗我部一族。
但這始皇傳說難以查證,而且秦始皇也不姓秦(而是姓『嬴』),不過倒推族譜來說,長宗我部的確可能是秦氏後代。
長宗我部在日本又有記為長曾我部,不過讀音都是ちょうそかべ (cho.so.ka.be),正確的漢字還是以長宗我部為準。
岡豐城跡
長宗我部元親出生之處,也是長宗我部一族的根據地。
岡豐城曾在 1521 年被本山氏聯合其他豪族攻陷過,後來靠著土佐一条氏出來調停,當時年幼的長宗我部國親(元親的爸爸)才得以回來。
養精蓄銳十幾年後,在國親三十多歲時開始對周遭勢力宣戰,天竺氏、山田氏都被他所滅。
同時間宿敵本山氏也不斷向外擴張,原本土佐七雄之一的大平氏在蓮池城被攻破後也從歷史上消失。
長宗我部與本山維持和平的時間並不長,並把恩怨都留給下一代…
秦神社
原本為長宗我部家菩提寺的雪蹊寺在明治初期的「廢佛毀寺」浪潮下幾乎被破壞殆盡。
在長宗我部親益(元親的弟弟)後代向當時的高知藩政府請願,於是 1871 年在雪蹊寺原址,以長宗我部家的舊姓「秦」為名建了這個秦神社。
至於雪蹊寺也在四十年後正式恢復,現在神社寺院是並列同處的,而且兩邊境内是有路相通的,不小還會走錯。
在長浜町這裡有幾個長宗我部的歷史景點,不過有點分散,最好的方法還是用腳踏車代步。
然而(原本 2020 年)行前卻怎樣也查不到哪裡有出租的,最後是在一個日本人的部落格裡看到在秦神社這裡有。
只不過那篇有點久遠,這次來之前在網路上再次搜尋,依然只有十年前那篇日本人寫的文章有提及,所以到的時候還有點忐忑不安,一直看到神社社務所貼了一張「有租借腳踏車 一天 300 円」,才稍微安心下來。
神官是一對老夫婦,詢問後,老婆婆就從社務所後面牽了兩台腳踏車出來。應該是長年都沒人來借,所以每台腳踏車都沒氣了,他們也連忙拿出打氣筒出來打氣。
看上了年紀的他們打氣打的似乎有點辛苦,於是我和叮噹妹馬上介入換手。不過其中一台輪胎是漏氣,我們才騎出鳥居前就發現不太 ok,於是又回到原處換了一台,當然又再打氣一次,所以這裡耗了不少時間。
期間老婆婆一直道歉,我們當然也是一直說沒關係、沒關係…總之幾經折騰,所幸結果是好的。
戸之本古戰場跡、長宗我部元親初陣像
長宗我部元親於 1539 年誕生在土佐岡豐城,幼時小名叫彌三郎,他比織田信長小約五歲、比羽柴秀吉小兩歲,比德川家康大五歲。
由於小時候的長得皮膚白皙、身材高䠷,個性也沉默寡言,遇人見面僅是微笑也不打招呼,平日深居簡出,所以被稱為「像女子一樣」的外號「姬若子」。
元親初陣(第一次上戰場)的年紀遲至廿一歲,相對其他知名的大名、武將的初陣大都是在十三~十五歲左右,像元親這麼晚其實相當不尋常。
但由於一二級史料都找不太出其中原由,後世自然會往「姬若子」這稱號多做聯想。
然而所有的既定印象轉變也從他的初陣開始…
1560
年元親的老北國親正持續不斷擴展長宗我部家的領土。
他把元親的兩個弟弟分送至香宗我部家、吉良家做為養子,待其未來能成為當主而不血刃的來接收。另外也征服了鄰近的豪族,最後目的就是要向宿敵山本氏開戰一抱父仇。
國親往西侵攻泰泉寺城,但主力是往南一路朝長浜城(不是滋賀県那個)推進。
元親的初陣則是在長浜城附近的戸之本。然而戸の本古戦場跡和初陣銅像有一段距離,google map
顯示約 1.5km,不過當時騎腳踏車卻一直找不到。
後來才發現它的指示牌超級不明顯,而且只有一側,我們從另一側騎過來就看不到上面的字…
在這個連公園都不算的畸零地上立了一座慰魂碑,以安輔當時戰死的將士英靈。
一般大名兒子的初陣是待在本營,學習看著父親如何對家臣指揮、溝通,並不會做不符身份的事真的上場廝殺。
不過元親的初陣卻是騎著馬、挺著長槍衝入敵陣,並討取了三名敵軍。雖說紀錄這些都是出自後世編纂的軍記物《元親記》、《長元記》,難免有為自己祖先加油添醋、浮誇之處,但這或許也是元親初陣令家臣們印象深刻,所保留的回憶經代代相傳後於真實和虛幻之間揉捏而成的文字。
無論如何,此戰之後元親的外號變成了「鬼若子」,而長宗我部家也在戰場上取得輝煌戰績。
但也於此時國親驟然病逝,元親馬上就要接手家督位置。除了要應付本山家之外,他將面臨更多的新敵人,以及完成父親辦不到的宿願:統一土佐。
浦戸城跡
浦戸城位於浦戸湾細長的半島山丘上,原本是本山氏在南土佐的重要據點,但國親覬覦浦戸灣已久,最後在 1560 年被攻下。
擁有良港後,就能更方便與其他大名做生意賺錢。雖然一般史料並沒有記載有關國親的貿易,但民間的船隻事件是有與南九州肝付家領地往來的書信紀錄,所以這證明當時土佐民間是有領得元親的出航許可證。
另外土佐也和薩摩有所來往,元親與島津義久的民間交流也發展成大名之間的貿易。
現時的浦戸城已幾乎不留一絲痕跡。
在前往桂浜之前來這造訪,原本以為至少會在這花個 15~20 分鐘,結果不到十分鐘就走完…
在長宗我部家臣服於秀吉後,一度將居城從岡豐城搬到大高坂城(高知城)。但因為城内水患實在太嚴重,三年後就改到這裡,並經過一番改建。
浦戸城也成為長宗我部家最後一座城池。
長宗我部元親之墓
相傳織田信長曾形容長宗我部元親是「無鳥島之蝙蝠」,姑且不說這是否屬實,但我認為生於偏遠之地四国,在資源、資訊、科技上都欠人一等的元親,能完成土佐統一到四国爭霸,已經是難中之難。
回顧元親一生,可以說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悲觀英雄。
豪族出身的元親,靠著武力、智謀與外交手段,不斷將自國領土擴大。正推進順利之際,當時最大勢力的織田信長卻違背先前的承諾,威逼元親退兵。形勢比人強,元親只好屈就。
不過這時卻發生戰國時代最重要的事件:明智光秀謀反、本能寺之變。
元親知曉後馬上出兵繼續他未完成的四国統一計畫。但就在他最後一塊拼圖完成之前(另一種解釋是已完成四国統一),信長接班人的羽柴秀吉大軍壓境,元親只能再度屈服於天下人之下,領土還縮小到只剩土佐一國。
秀吉征服完四国,接下來就是九州,但被逼著要當豐臣軍先鋒的長宗我部家卻吃了敗仗,最愛的長子信親戰死,元親也從此一蹶不振。
禍不單行,次子香川五郎次郎也在同年病死於岡豐城(也有說法是被元親毒殺,好讓四子能順利接任家督)。
這一連串的打擊讓元親在原本高明判斷上出現很大的錯誤,他將家督位置讓給四子盛親,這決定引起二子津野親忠的不滿,元親一怒之下把親忠幽禁。
三個月後,元親病死於京都伏見自宅,一年後,長宗我部家領地完全被家康剝奪,形同滅亡。
這就像原本是個偏鄉小工廠的二代老闆,努力把事業做大到四国第一的瞬間被大公司給強行併吞,一生心血幾乎化為烏有。
沒多久還得面對喪子之痛以及父子對立,再幾年後鬱鬱而終,公司也破產下市。
若要論悲劇性與英雄武功,長宗我部元親一點都不遜於所謂的日本三大悲劇英雄,部分甚至猶有過之。
只不過他的據點位處偏鄉,又從未參與過當世主要政治體的戰事與鬥爭,自然就會讓以近畿、江戸為日本歷史中心的觀點所忽略了。
兵士之塚
關原之戰西軍戰敗後,長宗我部的領地土佐被改封給山内一豐。
長宗我部盛親雖然接受了,但這時浦戸城的士兵與低階家臣不服決定奮而抵抗。根據《竹心遺書》,家臣中甚至傳聞有人要擁立盛親的弟弟右近太夫取代家督位置來一同抵抗。
後世稱之為浦戸一揆。
德川方這時派使者鈴木重好前來勸說也無效,最後新領主山内一豐只好出兵鎮壓,紛擾五十天的一揆平息。據說戰後有 273 人被斬首,這裡正是撫慰當時死去將士所立的墓碑。
也因為這次一揆,盛親到大坂晉見德川家康後也沒得到任何改封的領土,最後淪落為浪人。
盛親成為浪人後一度在京都伏見附近蟄居,因為有立花宗茂被剝奪領地爾後又被家康賞賜的案例,盛親一時也沒放棄再度成為大名的希望。
但他與立花宗茂的才能相差太遠,終究還是落得一場空。
1614 年後豐臣 vs. 德川的大坂之陣,豐臣秀賴招集天下浪人,盛親也是其中一位,另外也包括真田信繁、後藤又兵衛等人。
隔年的大坂夏之陣豐臣方全面敗北,盛親戰敗被捕,最後在京都被斬首,享年四十歲。
圖片來源:自製、自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